辦理流程如下:
指導教師 | 專題名稱 | 專題內容及研究重點 | 其他注意事項 | 已被選 |
許瑞愷 | 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應用 | 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解決電腦視覺或影像相關問題 | ||
黃育仁 | 多媒體後製APP | 隨著網際網路普及的時代來臨,多媒體、數位科技化將資訊發展帶往另一個層次,愈來愈多人透過影片方式分享自己一舉一動,因此想讓同學們設計一個app平台,提供各方使用者,編輯自己獨特的影像/視訊,讓影片不單只是錄像,而多了一些個人化及美感的觀念於其中。本專題將以Android/iOS平台出發,提供使用者多項個人化功能,讓使用者作出專屬於個人之影片。最後的成品則可儲存於手機平板中,也希望能分享至各大社群網站。 | 需有app程式設計能力 | |
石志雄 | 樂高機器手打桌球 | 結合樂高手臂與攝影機提供自動回球擊球進行桌球運動技術提升 | ||
石志雄 | 混搭網路服務工具開發 | 結合開放資料設計混搭網路自動組合工具 | ||
黃宜豊 | A Secure Hash Algorithm by Employing DASS and Dynamic Random Box | 了解如何使用DASS與動態隨機盒來產生SHA的演算法並完成SHA程式寫作。 | 要能具有C/C++程式設計能力。 | |
黃宜豊 | Using Shifting Dynamic Box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and Performance of AES | 了解如何使用移位動態盒來改良AES的安全與效能並完成AESEDB程式寫作。 | 要能具有C/C++程式設計能力。 | |
楊朝棟 | 開放資料與機器學習應用 | |||
楊朝棟 | 智慧物聯應用 | |||
廖啟賢 | 硬體實做 | 邏輯設計 | ||
廖啟賢 | 利用FPGA實做一系統 | 熟悉Verilog與FPGA | ||
呂芳懌 | 5G網路在EPC之結構 | 5G網路中因原件虛擬化之故,須許多MME(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) 來幫忙手機之認證工作,本專題將在名為ONOS之SDN controller上研製MME之管理方式。 | ||
呂芳懌 | 5G網路防火牆之設計 | 防火牆設計上是保護地理位置固定之網路設施,但是手機到處移動或漫遊(roaming),地理位置不固定,我們將防火牆設置在邊緣電腦上,並隨手機移動而遷移,以隨時保護手機。 | ||
周忠信 | 訊號處理應用 | 研究改善訊號品質 | 對數學有興趣 | |
朱允執 | The po-ya polygraph | Binomial, normal, and chi-square distributions | ||
朱允執 | The SIS lie detector |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and run tests | ||
焦信達 | 智慧化行動多媒體通訊技術 | 結合機器學習技術,在 4.5G 或未來的 5G 行動網路上,進行多媒體通訊相關技術研究,如 e-MBMS、DASH、行動 3D 視訊等技術領域 | ||
焦信達 | 智慧化車聯網技術 | 結合機器學習技術,在車聯網通訊領域進行關鍵技術研究,主要包含 DSRC 與 LTE-V… 等車聯網技術領域 | ||
朱正忠 | 智慧健康問卷APP | 設計並實作一App,收集一般常見的健康感測器的健康數據,並製作一系列的相關問卷針對無法感測的問題進行收集(如:抽菸習慣、喝酒習慣、運動狀況...等),回傳到健康數據雲端平台做後續的處理,同時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預處理與警示通知。 | ||
朱正忠 | 智慧健康數據平台 | 設計並建置一雲端平台,收集使用者回傳的健康行動數據與問卷結果,並依據分類儲存與分析,協助用戶快速且智慧的查詢過往的健康數據與紀錄,並透過簡易的分析給予使用者身體健康的意見。 | ||
林祝興 | 大數據資料分析技術與應用 | 學習應用資料分析工具於生活事件 | V | |
林祝興 | 機器學習技術應用 | 應用機器學習技術於事件預測 | V | |
陳隆彬 | 行動裝置應用 | Android應用 | ||
陳隆彬 | AI 與 深度學習 | Google Tensorflow 平台;遊戲,影像辨識,醫療等AI應用 | ||
蔡清欉 | 深度學習之產業應用 | |||
柯佳吟 | 健康照護app開發 | |||
柯佳吟 | 大數據應用研究 | |||
羅文聰 | 基於藍芽技術的Mesh Network建構與應用 | |||
林正基 | 線性延伸法之影像插補技術 | |||
劉榮春 | 個人助理App應用 | |||
江輔政 | Petri Net Design of Fault Tolerance System on Computer Network | 電腦網路容錯系統的設計---以Petri Net為平台 |